正在阅读:昔日贫困村 奔出“梅花鹿”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包头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昔日贫困村 奔出“梅花鹿”

转载 2017/05/19 22:24:38 发布 来源: 包头晚报 作者:关爱社区 17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市食药监局协调包头市第八医院进村为村民体检 (图片由市食药监局提供) 

土右旗双龙镇王四顺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70多户有一半是国家级贫困户。包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定点帮扶单位,从2014年起,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帮扶工作,并派驻扶贫干部进村帮扶。这些举措,给这个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长久贫”

今年是中央实施“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的第二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在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中国有60%的贫困人口在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村占到全国行政村的20%左右,对于贫困村的支持是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点。

刚到村里时吃的第一顿饭,让市食药监局扶贫干部李文军至今难忘。为了迎接扶贫干部,一向物资匮乏的村民找来了蘑菇,却不知道怎么做。一盘醋炒蘑菇,让李文军吃得心里不是滋味。看着他带来的山竹、草莓等水果,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吃,也没见过……扎实的走访调研之后,李文军对这个有一半村民是国贫户的村子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于下乡扶贫,村民都是举双手欢迎。可大家伙儿心里最担心,扶贫干部一走,他们就重返贫困。他们需要的是真正长久的脱贫,而不是一阵风似的被脱贫。我想还是要培育产业,形成造血机制。”李文军把自己的想法向市食药监局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市食药监局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扶植村民搞起了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项目。李文军联系内蒙古圣鹿源生物科技公司引进养鹿产业,在王四顺村兴建了5亩地的养鹿场,饲养了价值6万元的梅花鹿,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包销所有鹿产品,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饲料配方。帮助王四顺村寻找产业致富的门路。

王四顺村南距黄河十里,适宜种植。扶贫干部带领村民种植了20亩构树,为今后养殖业增添原料动力,同时与内蒙古圣鹿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试验用构树喂养牲畜。搞订单种植,实现了百亩有机小麦和千亩红高粱的订单种植,与包头烘焙企业达成协议,种植高产优质的豆类及杂粮,通过包户对接干部兜底销售,已使85家国贫户、223个村民提高了收入。

“第一次体检”

几年前,王四顺村的村民需要500元搞种植,却还要找银行贷款,这让李文军惊诧不已。他深刻感受到,这个村子对脱贫的巨大渴望。

李文军将村中情况向上级汇报后,包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干部职工也纷纷开拓各种渠道,解决村民的生活困难。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峰云与市级相关帮扶单位包头联通公司和包头农商银行沟通协调,争取资金20万元,通过压缩“三公经费”等方式挤出40万元,为村里新建了村委会、村文化活动室和便民超市等设施。包头联通分公司出资40万元,实现村子“数字无鸿沟”的无线网络覆盖建设。联系拉卡拉公司为村里10家合作社送了30台价值1.5万元的POS机。还融资25万元为村里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

“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体检!”这是前不久一位村民亲口告诉李文军的。为解决村民长期无法体检的难题,让村民们足不出村享受到城市的医疗资源,4月份,市食药监局积极协调包头市第八医院,派出一台大型体检车为贫困户进行免费体检诊疗,100多名村民接受了X光、血、尿常规及生化、彩超等检查和诊疗。

三年来,包头市食药监局累计为对口扶贫对象捐款40多万元,捐赠药品、医疗器械价值20余万元。此外还协调完成拆除危房改造25户,自建11户,房顶改造48户,墙体抹灰6610平方米,墙体戴帽1285米,新建院墙36户,道路扩建1620平方米,街巷铺砖4586平方米,街巷硬化820米,广场硬化1450平方米,入户路183户、4420米,街道绿化种植11200株树木,建成公厕6处,已投入使用,80平方米便民超市和60平方米卫生室也相继投入使用。在包头市食药监局的积极协调下,王四顺村村民们走上了“订单农业+特色养殖”的发展路子。连续三年,包头市食药监局被评为精准扶贫先进单位,驻村干部李文军被评为先进个人。目前全村已有80户国贫户脱贫,今年力求使110户市级贫困户脱贫。

记者 霍晓霞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